杜梨是傳統樹種,也是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樹種。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有木詩八首》中,第四首描寫的就是杜梨:“有木名杜梨,陰森覆丘壑。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盤薄!
雖然是古老樹種,但杜梨在園林綠化中應用一直不多,故而堪稱新秀。
之所以能成為園林新秀,主要是因為其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能滿足鄉土、低碳、觀花的需求。杜梨花勢盛大,開花時節,滿樹繁花,規模種植,大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韻味。
當前,杜梨在園林綠化中應用還不算多,也缺乏大量應用的案例,其主要原因是從業者對其認知還不夠,苗圃培育較少,設計應用也不多,但這都不影響人們對杜梨的認可日益廣泛。
杜梨是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產于內蒙古、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湖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可以說有梨的地方就有杜梨。
過去,杜梨常作為梨的砧木來培育,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杜梨認知度的加深,杜梨也逐漸開始嶄露頭角,受到市場的關注。
杜梨可貴之處有三點。一是強健,耐寒、耐旱、耐鹽堿、耐水濕,病蟲害也比較少,耐粗放管理;二是鄉土樹種,各地廣泛分布,在一些地區的不少鄉村,能見到幾百年的老樹依然枝繁葉茂;三是開花效果好,其花期略早于梨樹,花序花型和梨花相似,花朵略小于梨花。
筆者認為,作為一種低碳型觀花喬木,杜梨的應用前景廣泛,不僅可以用作景觀樹,還可用作行道樹。當前,有些有識之士已經開始重視杜梨,看好其發展前景,開始培育杜梨行道樹工程苗,所培育的苗子干直帽圓、分枝點適宜,用于工程后受到廣泛好評。
山東濱州市惠民縣白蠟研究所李加寶是杜梨園林工程苗培育的先行者,共培養了2萬余棵分枝點為2.2米的工程苗,目前胸徑8—12厘米的有5000棵,已經開始銷售,主要銷往天津、北京、河北等地。
杜梨作為一個優秀的鄉土樹種、開花喬木,可以列為潛力樹種,發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加強推廣工作,讓更多人了解杜梨、種植杜梨、應用杜梨;二是以稀植大冠為目標,培養大規格精品工程苗;三是在培育過程中要注意做好移栽,不能以斷根來替代移栽,因杜梨的主根發達,若不經過多次移栽,須根必定較少,不利于苗木成活;四是由于受傳統培育方式的影響,以行道樹為培育目標的苗木分枝點不夠高,且存在著分枝點和定干高度一致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應引起重視。